2024-06-13 09:01:38 | 来源: |作者:
为满足服务基层法治实践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法治需求,拓宽“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”活动路径,市委政法委、市法学会不断创新方式方法,共同谋划实施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服务计划,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,架起法治服务桥梁,为广大法学会会员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提供实践平台,动员和引导更多的有志青年坚定法治信仰,以更加专业、更加精准的方式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,实现法治服务与法治需求有效衔接,为构建法治社会、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做出贡献。
一、服务内容
(一)服务法治宣传教育
1.深入学校、社区、机关、企事业单位等场所,通过讲座、研讨会、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,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及法律培训等活动;
2.通过网络平台、社交媒体等现代通讯手段,普及法律知识,扩大普法教育覆盖面;
3.结合地方文化特色,创作法治文化作品、举办法治文化活动、打造法治文化品牌,推动法治文化建设。
(二)服务基层社会治理
1.深入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、解答法律问题等法律帮助;
2.为老年人、未成年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;
3.入驻网格,期限为1至2年,开展法律宣传,帮助群众解决日常法律问题,促进基层和谐稳定;
4.入驻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,以线下坐班、线上连线等方式,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。
(三)服务政法工作现代化
1.开展法律监督。监督法律的实施和执行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;
2.服务重大风险防控。在发生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时,为涉事群众提供应急法律服务,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;
3.开展矛盾纠纷调处。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定分止争,切实做到预防在前、调解优先、运用法治、就地解决;
4.深化法学理论研究,服务法治实践,为政法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。
(四)服务经济社会发展
1.为企业或组织预防法律风险和解决法律问题,做好法律风险防控;
2.为我市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企业,提供国际法律咨询和服务;
3.帮助企业解决经济纠纷,推动涉企涉法问题化解,助力企业健康发展。
二、志愿者招募
(一)招募时间
2024年6月13日至2024年7月31日
(二)招募对象
法学法律工作者、法学法律专业学生、法学法律界人士、热爱法治事业的有志青年。
(三)基本条件
1.政治立场坚定,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,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;
2.年龄在18至45周岁之间,身体健康,能在四平市管辖区域开展法律服务工作;
3.热爱公益事业、有奉献精神,愿意无偿提供法律帮助及机关服务,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;
4.具有一定法律知识。有律师职业证书及法律法学学历学位证书者、优秀学生干部优先选用;
5.遵纪守法,无行业及行政、刑事处罚或处分等不良记录。
(四)基本待遇
1.市法学会将提供服务期间的基本保障;
2.记录志愿服务时间,颁发志愿服务证书。对有特殊贡献的青年普法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;
3.提供法学法律实践及讨论平台,定期举办志愿者交流活动,分享经验;
4.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将向所在单位、学校及机关部门推荐评优。
(五)报名方式
采取个人报名及单位推荐的方式进行。登录四平市法学会网站http://www.spfxh.cn或关注公众号“四平法学”下载《四平市2024年青年普法志愿者申报表》(详见附件),按照报名流程进行个人网上报名或单位推荐报名,并将“申报表”发至jlspfxh@sina.com邮箱。邮件主题请标注“四平市2024年青年普法志愿者申报表”。
三、工作要求
(一)壮大队伍力量。市县两级政法系统各部门、法学会及法学会各会员单位、各专业研究会,各高校及法学法律界社会组织,要鼓励和支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、学生、热爱法治事业的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,为我市法治建设做出应有贡献。
(二)加强组织建设。市县两级法学会要加强和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及指导工作,统筹志愿者做好服务意向选择及相关工作对接,依法依规开展活动,提升社会公信力。
(三)提高能力建设。市法学会要搭建平台,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,强化培训学习,提升相关知识技能,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实效性。
(四)完善服务布局。市委政法委要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实践需求,结合志愿服务意向和专业技能实际,定期或不定期调整服务内容,推动志愿服务与法治建设有效衔接。
(五)强化激励褒奖。完善褒奖机制,健全星级认定制度,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。
报名咨询电话:0434-3620331
附件:四平市2024年青年普法志愿者申报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