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4-21 13:13:45 | 来源: |作者:
2025年是《国家安全法》颁布施行十周年,四平市法学会通过“线上线下联动、部门协同配合、群众广泛参与”的模式,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,有效提升了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,筑牢了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防线。
一、统筹谋划,高位推动,确保活动落地见效
四平市法学会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工作,将此次活动作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、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,深入贯彻落实省法学会《关于开展2025年“4.15”国家安全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》要求,明确以“十周年”为契机,以“全民参与、全域覆盖、全程深化”为目标,整合市县两级资源,形成“市法学会牵头、县区联动推进、基层全面铺开”的工作格局,确保活动组织有力、资源到位、成效显著。
二、创新形式,丰富载体,打造宣传教育亮点
(一)线上线下融合,激发全民参与热情
四平市法学会以“趣味竞答+商圈宣传”为主线,打破传统宣教模式:线下答题互动:在机关单位开展“极速抢答”“情景模拟”等互动环节,将国家安全知识与实际场景结合。例如,针对机场周边安全场景设计“发现可疑无人机拍摄怎么办”等题目,通过现场抢答普及《反间谍法》要点,实现“以赛促学、以学促行”。商圈阵地延伸:在市区人流量密集的广场、商圈设置宣传点,悬挂横幅,发放宣传单、图册500余份、宣传袋300余个,接受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,重点讲解网络安全、反间谍等知识,倡导群众树立“国家安全人人有责”的理念。
(二)基层下沉,筑牢乡村安全防线
铁东区法学会联合区委政法委、司法局,深入山门镇开展集中宣传。通过悬挂条幅、发放《国家安全法》《反有组织犯罪法》等资料1000余份,向群众阐释国家安全法律义务,并结合农村实际,重点讲解防范非法宗教渗透、耕地保护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,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向基层延伸。
(三)反邪教与国家安全教育双轨并行
铁西区法学会构建“集中宣传+分散覆盖+线上线下联动”模式:线下宣传:组织20余名志愿者在早市、广场发放普法手册500余册、手提袋600余个,张贴海报400余张,普及《反邪教知识手册》《保密法》等法规。线上覆盖:通过社区LED屏、居民微信群推送宣传标语、反邪教警示片等,扩大宣传覆盖面,增强群众抵御邪教侵蚀的能力。
(四)领导带头示范,凝聚部门合力
梨树县委政法委、法学会联合县工商联、科协等单位,在韩州公园举办集中宣传活动。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、法学会党组书记等领导带头参与,通过设置咨询台、发放资料、现场答疑等方式,向群众普及国家安全法律法规,强化“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义务”的法治观念。
(五)校园普法,夯实青少年安全基石
伊通县法学会联合县教育局,走进满族中心小学开展专题宣讲。讲师通过案例分析、互动问答等形式,向学生讲解国家安全内涵、保密工作重要性,并结合网络社交、拍照分享等场景剖析泄密风险,引导学生做到“不拍密、不传密、不泄密”。活动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,并通过有奖竞答激发学生参与热情,推动国家安全意识根植青少年心中。
(六)城乡联动,构建“阵地+流动”宣教网络
双辽市法学会突出城区核心阵地宣传,联合市公安局、司法局、团市委等单位,于4月15日在市文化广场设置集中宣传点,通过悬挂宣传条幅10块、摆放展板10块、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、宣传画300余份,向群众普及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及《国家安全法》《网络安全法》等法规。结合典型案例,重点讲解“警惕网络钓鱼链接”“防范境外势力渗透”等贴近生活的安全知识,现场解答群众咨询150余人次。基层流动普法深化,组织30名志愿者深入卧虎镇大集开展“国家安全进乡村”活动,通过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、面对面答疑等形式,向村民普及国土安全、生态安全等知识。结合农村实际,剖析“非法宗教渗透”“邪教组织危害”等案例,引导村民增强防范意识,累计覆盖群众800余人次。
三、成效显著,亮点突出,构建全民共治格局
(一)宣传覆盖面广,社会参与度高。活动覆盖市县两级机关、学校、社区、乡村、商圈等场景,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600余份,惠及群众超万人次,形成了“全民知晓、全民参与”的浓厚氛围。
(二)形式创新,教育效果显著。通过情景模拟、有奖竞答等互动形式,将抽象法规转化为生动实践,增强了群众对国家安全风险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。例如,梨树县群众在活动后主动举报可疑线索2条,体现了宣教实效。
(三)部门协同,资源整合到位。市县两级法学会联动政法、司法、教育、基层社区等多部门,形成“大普法”工作合力,实现了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
下一步,四平市法学会将以“十周年”为新起点,持续创新宣教形式、深化法治实践,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,为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贡献四平力量!
初审:宋 肖
复审:王海峰
终审:李婉轩